如何為假肢穿戴打基礎
2025-07-26 來自: 山東菱康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(shù):3
為假肢穿戴打基礎,需從傷口愈合、肢體塑形、肌力訓練等多方面系統(tǒng)準備,確保殘肢條件適配假肢,提升穿戴舒適度與穩(wěn)定性。
術后4-6周是殘肢塑形關鍵期,需堅持使用彈性繃帶加壓包扎。包扎時從殘肢末端開始,螺旋狀向上纏繞,力度由遠端向近端逐漸遞減,松緊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宜,每日更換2-3次,夜間持續(xù)包扎,通過持續(xù)均勻壓力促進殘肢消腫、定型,避免出現(xiàn)圓錐形或不規(guī)則形態(tài)。
傷口完全愈合后,需進行殘肢皮膚護理訓練。每日用溫水清洗殘肢,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,擦干后涂抹無刺激性潤膚霜,防止皮膚干燥開裂。同時要逐步適應外界接觸,可先用軟布輕輕擦拭殘肢,再過渡到接觸不同質地的物體,增強皮膚耐受性,減少穿戴假肢時的摩擦不適感。
肌力訓練是基礎中的核心。針對殘肢近端關節(jié)周圍肌肉,如大腿截肢需強化髖部屈伸、外展肌群,小腿截肢重1點訓練膝關節(jié)屈伸肌肉??山柚鷱椓нM行抗阻訓練,每組12-15次,每日3-4組,逐步提升肌肉力量與耐力。同時要注重核心肌群訓練,通過橋式運動、平板支撐等增強軀干穩(wěn)定性,為假肢穿戴后的平衡控制奠定基礎。
平衡功能訓練需循序漸進。初期可在平行杠內(nèi)進行單腿站立練習,每次30秒至1分鐘,逐步延長時間;待平衡能力提升后,可嘗試脫離支撐進行重1心轉移訓練,左右、前后緩慢移動重1心,每日訓練20-30分鐘。此外,還需練習殘肢的感知感覺,閉目時通過觸摸辨別物體形狀、大小,增強殘肢對壓力、位置的感知能力,幫助精1準控制假肢。
整個準備過程需定期復查,根據(jù)殘肢變化調(diào)整訓練方案,一般術后3-6個月,殘肢形態(tài)穩(wěn)定、肌力達標后,即可進行假肢取型與適配,為順利穿戴假肢做好全1面準備。